有一件奇怪的事情:维特根斯坦当时也在英国,在剑桥,独立地提出语言的意义在于使用、语境。两者思想不谋而合,当然并不完全相同。我说奇怪,是指他们从不相互来往。
Strawson提出预设的思想,所受启发来自Frege的Sinn und Bedeutung《含义与所指》。可以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1.开普勒死于贫困。这句话的预设是,有开普勒其人,有其人。2.当今法兰西国王是胖子。其中包含一个预设是,有其人。3.问:张三是否停止打老婆?所包含的预设是,以前打老婆。
格雷斯提出隐涵理论。讨论他的隐涵时,imply要改为implicature,动词改为名词。
格雷斯强调,语境会影响意义。他提出,合作交际的四条准则:质、量、关系、模态(样式)。这是仿照康德。交际环境与所说的话同样重要。说者以向听者提供最大信息为原则。例如,说“老李昨晚约会了一个女人”,这里包含的意思是,所说的女人就不是指妈妈、姐姐。这是根据“量的准则”可以评定的。再举个例子,在北大,王宪均先生每天5:00外出散步,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这已经成为谈话的语境。现在假定,北大有两个人在对话,因为没有戴手表,其中一人问另一个人说:“现在几点啦?”另一个人回答说:“你看,王宪均在散步了”。言下之意,现在过5点钟了。
自然逻辑,自然语言的逻辑,是传达、表达的逻辑,用于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
二、哲学与元哲学
(一)哲学
上北大时受过逻辑实证主义的强烈影响,但又不满足,感到有问题。逻辑实证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形而上学命题=没有意义的”,强调可证实性。不过,科学命题有意义,只是哲学命题没意义。伦理学命题能够表示感情的发泄、向外投射,而哲学命题只具有类似于诗的性质。顺便说一件有趣的事:卡尔纳普喜欢经常在大屋里高声朗诵老子的哲理诗《道德经》。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哲学网:哲学学术门户网站,Philosophy,哲学家,哲学名言大全
本文链接地址: 论逻辑与哲学
文章的脚注信息由WordPress的wp-posturl插件自动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