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联合组织发起,南开大学哲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逻辑史国际会议近日在南开大学举行连续三日的会议。来自挪威、美国、法国、俄罗斯、比利时及中国港台地区和内地多所名校、社科院所的60多名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
南开大学副校长朱光磊教授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指出,此次会议是在中国举行的首次关于中国逻辑史的逻辑会议,在中国逻辑学发展的历史上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必将促进世界各地中国逻辑史学者的紧密合作,加强国内外学者之间的互动,不断推进国际中国逻辑史研究更快、更强的发展。
在本次会议上,中外学者就中国逻辑思想发生、发展的过程、特点、核心概念与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国际著名学者挪威奥斯陆大学何莫邪、香港大学陈汉生与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分别作了三场专题讲座:《“我”概念的概念史》、《自然道德的隐喻》、《中国逻辑的三个层次:变化、正名、用法》。
本次会议就《中国逻辑史手册》的编写进行了专门讨论。成中英教授认为,《易经》应该是中国逻辑的源头;中国社会科学院刘培育研究员指出,中国逻辑应该包括名辩学、周易的形式系统和佛教中的因明,以此为基础,构造中国逻辑的体系,探索中国逻辑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何莫邪指出,在中国逻辑思想的研究中要注意关注其核心概念的历史与核心问题的发展过程,要在深入系统研究和综合比较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据会议组织者介绍,《中国逻辑史手册》共分为六个部分,“墨家逻辑思想研究”、“先秦逻辑思想研究(墨家除外)”、“自秦至清时期中国传统中的逻辑思想研究”、“因明逻辑在中国的传入与影响研究”、“西方逻辑在中国的传入与影响研究”、“易学中的逻辑思想”。该手册将由施普林格出版社向全球出版发行。
据悉,第一届中国逻辑史国际会议是2010年11月24-26日,由荷兰莱顿大学亚洲国际研究所、阿姆斯特丹大学、清华大学合作在阿姆斯特丹举行的。(张道正 张美玲 李莹)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我的哲学网:Philosophy,哲学家,哲学名言大全
本文链接地址: 中国逻辑史国际会议在南开大学举行
文章的脚注信息由WordPress的wp-posturl插件自动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