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会说,如果冯友兰在民国时不去讨好蒋介石,“文革”中就没必要靠讨好权力来洗刷自己。但是,即使像陈寅恪那种一生强调“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学者,因为不讨好权力,照样被批斗至死。
虽然冯友兰没有陈寅恪的风骨,但他讨好蒋介石并不是那么露骨(不像“文革”中那么过分地讨好权力),只是钻心研究中国哲学,大力弘扬儒学思想,写出的中国哲学史即使没多少创见,但至少勾勒出了儒学的特质,对普及儒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甚至影响到未来韩国领导人的人生。
所以,冯友兰在政治环境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能静下心来做点学问的,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他本人可以称得上是“无原创、有学问”,在梳理前人哲学思想的时候普及儒学,拯救人心。只是在政治环境太过险恶的时候,才会拼命讨好权力,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
与冯友兰相比,现在有些文人应该自惭形愧。因为如今的政治环境并不需要文人拼命去讨好权力,所以文人理应静心做点学问,写点发自内心的文章。可是有些文人,或者为利益集团代言,或者玩世不恭,或者追逐名利,或者自甘堕落,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似乎是痴人说梦。
冯友兰有学问,有社会责任感,不过原创太少,因为原创性是可遇不可求的,人文学者在选择以做学问为职业的时候,只知道自己对学术感兴趣,并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弄出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做不了原创,可以做解读,好好研究前辈思想家的著作,最后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虽然不能自成体系,但只要写的东西都是真话,也是有价值的。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我的哲学网:Philosophy,哲学家,哲学名言大全
本文链接地址: 冯友兰:原创太少,阿谀太多
文章的脚注信息由WordPress的wp-posturl插件自动生成

版权声明:版权归
我的哲学网:Philosophy,哲学家,哲学名言大全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