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5.17 星期六
首页
在线投稿
站长日志
意见与建议
版权声明
主页
>
哲学命题
>
中国哲学命题
>
辨证论
>
矛盾观
>
学术与思想
Academic
我 思
学术动态
百家文坛
阅 读
历 史
文 化
音 乐
哲学命题
Proposition
西方哲学命题大全
中国哲学命题大全
学科方向
Philosophy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
伦理学
宗教学
逻辑学
美学
科学技术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术资源
Resources
电子书下载
新书推荐
网络资源
学府信息
学术网站
天道之常,一阴一阳,凡物必有合也
来源:
哲学网首发
作者:
王吉胜
点击:
次
时间:
2009-02-10 11:20于哲学网发表
19 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领导者康有为在《春秋董氏学》中提出的关于事物矛盾的学说。康有为吸收了中国古代《易传》中的一些朴素辩证法思想,并且把它同当时从西方传入的自然科学知识结合包来,表露了一些关于事物对立统一的思想。他说:“若就一物而言,一必有两。”(《春秋董氏学》)又说:“物不可不定于一,有统一而后能战,物不可不对为二,有对争而后能进。”(《论语注》)康有为在这里指出任何事物都个有阴阳两方面的属性;矛盾的互相依存是普遍的,离开了一个方面就不成为矛盾,而只有矛盾的“合”,才能构成事物;
事物只有通过矛盾双方的斗争才能发展变化。基于这种矛盾现,康有为主张“维断变法”,他以“强”和“弱”、“盛”和“衰”为例证,说明通过变法就可以使矛盾转化,达到“富国强兵”;同时,他也看到了进行变法时阶级斗争的不可避免性。但是,由于他所代表的资产阶级上层的软弱性,由于他鼓吹庸俗进化论,他关于矛盾的思想是不彻底的,他最终希望调和矛盾,反对革命的飞跃,这表明维新运动注定是要失败的。
今日焦点
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
-2009.02.10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009.02.10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2009.02.10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
-2009.02.10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2009.02.10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2009.02.10
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
-2009.02.10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009.02.10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009.02.10
有形之类,在必起于小;行久之物
-2009.02.10
热点关键词:
基督教神学
自由概念
唯物观
辩证
民主
革命
理念
创新
同上
大学排名
干春松
学科
国学
民族政策
天命靡常
厄普代克
哲学 逻辑 民主
关于我们
|
图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哲学网编辑部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上海市虹梅南路5800号2座416室 邮编:200241
ICP证号:晋ICP备 05006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