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上个世纪20年代至今,中国学者将亚里士多德的一个重要的伦理概念arete译为“德性”、“德”、“德行”、“美德”、“品德”、“优秀”等等。亚氏的arete指人时意思是人的理性的特长、功能。它分为两类:“理智的德性”和“伦理的德性”;后者与理性密切相关,显示了亚氏伦理学的理性主义特征。孔子的“德”与亚氏的arete较为相似。孔子的“德”包括才在内,指人的道德。这或许可以叫做道德理性。孔子的“德”包涵内在的与外在的两个方面。在内为个人修养,外化为德行,二者密不可分。具体言之,即修已与安人。比较这两个概念,有助于理解这两位东西方大师的伦理学说。
比较研究
关 键 词:德性/德/德行/arete/亚里士多德/孔子
何元国,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一门学科最基本的概念往往是最难把握的,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德性”就是这样一个基本概念。这个概念在翻译上有许多分歧,在理解上有重重障碍。但是任何一个研究者都无法绕开它。不管是翻译还是理解,研究者常常会拿本民族文化的东西去解释,甚至是附会。我们中国人理解古希腊哲学思想所能凭借的资源自然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思想,其中儒家思想是与之比较契合的。这样的理解实际上暗含比较。比较与其是不自觉的,还不如有意识地进行;这样会使我们得到更多的启发。既是比较,就要熟悉比较双方的情形,这很不容易。笔者学识浅陋,冒昧作一个尝试,望方家指教。
一、arete的汉译和孔子的“德”
“德性”的希腊文是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哲学网:哲学学术门户网站,Philosophy,哲学家,哲学名言大全
本文链接地址: 何元国: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与孔子的“德”之比较
文章的脚注信息由WordPress的wp-posturl插件自动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