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门尼德(公元前约515—4年)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爱利亚学派的奠基人。他的著作大都已经遗失,流传下来的仅是一些残篇。这些残篇也不是直接出自他的手笔,而是来自别人的引证。残篇的文体是诗,非常优美,人们认为它们属于一部著作,还给它加了一个题目《论自然》[1]。这部著作主要谈的乃是是与真的问题,大概也是历史上第一部谈论这一问题的著作,因此巴门尼德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位明确提出或谈到是与真的人,所有关于是与真的讨论自然也要追溯到他。
关于巴门尼德的这部著作,西方学者的讨论非常多,争论非常多,意见也极不统一。在这里,我不想具体地评价哪一种观点正确,哪一种观点不正确,哪一种观点有道理,哪一种观点没有道理,或者说,哪一种观点更有道理,哪一种观点不太有道理。相反,我要从他们的不同解释出发,把重点主要放在理解和说明巴门尼德的思想上,特别是放在理解和说明巴门尼德的思想主要是关于是与真这一点上。为了比较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我们首先看一看其中最主要的一段译文。
1、 译文
关于巴门尼德的思想争论很多,但是争论最多的主要是关于他的残篇第二部分的一段话。这段话的原文如下:
he men hopos estin te kai hos ouk esti me einai,/ peithous esti keleuthos, ’Aletheie gar opedei,/ he d’ hos ouk estin te kai hos chreon esti me einai,/ ten de toi phrazo panapeuthea emmen atarpon./ oute gar an gnoies to ge me eon, ou gar anuston,/ oute phrasais.[2]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哲学网:哲学学术门户网站,Philosophy,哲学家,哲学名言大全
本文链接地址: 王路:巴门尼德思想研究
文章的脚注信息由WordPress的wp-posturl插件自动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