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天体物理学家爱丁顿爵士(A. Eddington)曾于1927年提出一个意味深长的概念——时间之箭。它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时间的特性:一种线性的,不可逆转的,不但将过去甚至将当下也一并弃下的风驰电掣般的时间之维,它如离弦之箭,仅仅指向未来,指向遥不可及的远方。这一时间观在一定程度上也正好暗合了德国基督教思想家卡尔.洛维特(Karl Lowoth)在《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第1版)中所总结出的两种历史观之一:基督教线性的救赎史观。不过,在洛维特的阐述中,其本义无疑是一种乐观的、令人振奋的历史所趋向的维度,那里有更多的救赎和希望,那里有终极的盼望和一劳永逸的达成。但实际情形也许未必如此简单。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跨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在人类的精神领域,出现了全球意识、生态意识、对话意识、文化意识、非实在论意识、亲证意识等等。这些精神现象,皆缘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特殊性。我们把它归结为两点:一是人类生活全面的全球化;二是高科技渗透并支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前者很大程度是由发达的交通和通讯技术带来的结果,后者普及把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为一体,把人类社会生活联为一体。这是人类文明面临的前所未有之变局,既蕴含着重大的机遇,亦有重重的危机显露。
在理解和应对全球化时代出现的新问题时,我们注意到三种代表性观念,一是德国天主教神学家汉斯.昆(Hans K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哲学网:哲学学术门户网站,Philosophy,哲学家,哲学名言大全
本文链接地址: 王志成、朱文信:全球化时代诸宗教相遇时的一种选择
文章的脚注信息由WordPress的wp-posturl插件自动生成

版权声明:版权归
哲学网:哲学学术门户网站,Philosophy,哲学家,哲学名言大全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