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国家利益全球化,如何适应国力的大幅提升,构筑与中国自身实力和利益诉求相匹配的地缘战略,已成为当前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核心议题之一。如果说,追逐更大权力和战略优势是地缘政治的要义,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资源和市场是地缘经济的主旨,那么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争取道德制高点、话语权、说服力和民众思想则是地缘宗教的核心。
地缘政治是政治地理学中的一个主要流派,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乃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在二十世纪,地缘政治曾经是各国制订安全和对外政策的一项重要依据。然而,地缘经济或地缘经济学不能反映当前全球宗教复兴、宗教性地区冲突和「认同战争」频发的世界格局;因此,在「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基础上,业已成为国家安全、对外政策考量和国际地缘战略博弈的跨国、跨地区宗教因素,便可描述为「地缘宗教」以及相应的「地缘宗教学」。
目前,中国的地缘政治形势相当严峻,与若干周边国家的边界争端、与多个有核国家接壤、国共内战与东亚冷战结构的部分延续、美国高调「重返亚洲」等这些纵贯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潜在和现实的冲突,就是中国政治地缘形势的当前版本。
中国地缘宗教形势
相比之下,中国的地缘经济和宗教的地位则较为有利。在地缘经济上,中国不仅是大部分周边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且是各种区域、次区域、全球经济合作的主要参与者、促进者以及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之一。
从地缘宗教角度来看,中国面对的周边环境是:汉传佛教具有显著影响的日韩、南传佛教为主要信仰的东南亚、藏传佛教有所复兴的蒙古、印度教为主导信仰的印度、伊斯兰教占主导地位的南亚、中亚和西亚,东正教大规模复苏的俄罗斯和中东欧。
相应的,中国所面临的全球地缘宗教环境则是:伊斯兰教的影响范围西起北非、西亚一直向东延伸至马来西亚、印尼,形成一条东西走向的「伊斯兰走廊」;基督宗教除了继续在西方世界居于主流地位外,在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全面扩张,出现了南北走向的全球基督教发展态势。可以说,东西走向的「伊斯兰走廊」以及南北走向的「全球基督教」,构成了中国最基本的全球地缘宗教环境。
在地缘宗教上,中国远离地区性和国际性宗教冲突的热点地区,并且与广大伊斯兰世界保持着良好关系。中国既不是国际宗教恐怖主义的主要受害者和目标国,也从未在宗教上对任何国家构成任何形式的威胁。
对中国国家安全造成直接威胁的「三股势力」,即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尽管不时通过跨境渗透等方式在中国西北地区兴风作浪、制造事端,但其活动中心并不在中国周边地区;或受各种限制,较难在与中国接壤的所在国家和地区发动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大规模行动(如在印度达兰萨拉的达赖集团)。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我的哲学网:Philosophy,哲学家,哲学名言大全
本文链接地址: 徐以骅、邹磊:应对围堵 地缘宗教成新路向
文章的脚注信息由WordPress的wp-posturl插件自动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