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伯馬斯(J. Habermas 1929- )是當代哲學大師、法蘭克福學派第二代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人物。哈伯馬斯生於德國杜塞爾多夫(Dusseldorf),並在靠近科隆的古倫梅巴斯巴赫(Grummersbach)地區的一個小鎮裡長大,1949年進哥廷根(Gottingen)大學學習,1954年在波恩大學完成博士論文,1956年與法蘭克福學派第一代思想家阿多諾(T. Adorno)相遇,成為哈伯馬斯一生的轉捩點,他在學術上的多才多藝使他有資格成為阿多諾的助手,成為法蘭克福學派的接棒人[1]。1961年應伽達默爾(H. Gadamer)的邀請,到海德堡大學擔任哲學教授,1964年回到法蘭克福社會研究所擔任社會學教授,1971年前往施坦恩堡(Starnberg)的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擔任所長,哈伯馬斯著名的溝通行動理論(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就是在這裡開始萌芽的,1983年重返法蘭克福大學執教直至退休,2001年4月應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邀請,到北京及上海作學術演講。哈伯馬斯是一個多產的思想家,重要著作包括《知識與興趣》、《溝通與社會進化》、《溝通行動理論》等。[2]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哲学网:哲学学术门户网站,Philosophy,哲学家,哲学名言大全
本文链接地址: 哈伯馬斯的溝通行動理論
文章的脚注信息由WordPress的wp-posturl插件自动生成

版权声明:版权归
哲学网:哲学学术门户网站,Philosophy,哲学家,哲学名言大全 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