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哲学从近代向现代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应当引起人们关注的事情,那就是狄尔泰的精神科学与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关系问题。这不仅是因为狄尔泰与胡塞尔相差正好是一代,有过个人交往和学术观点的争论,而更重要的是,狄尔泰的精神科学所体现的是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过渡,而胡塞尔的现象学则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哲学的开端。可以说,胡塞尔的现象学正是在以狄尔泰为代表的近现代哲学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弄清狄尔泰与胡塞尔的关系,对我们正确认识近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长时间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者只看到他们之间的区别,而看不到他们的联系,就好象由胡塞尔开始的现代西方哲学是凭空而起的。如果这样,我们不仅不能正确认识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而且也无法理解胡塞尔本人在1928年曾说过的话,狄尔泰的精神科学的工作是现象学天才的前瞻和准备;[1]更无法理解胡塞尔在1929年6月27日写给米施信中所说的,观念的现象学“是在1913年——1925年完成的,它与狄尔泰非常接近,尽管方法是非常不同的”。[2]因此,系统地考察狄尔泰与胡塞尔的关系,了解西方近现代哲学的发展,就是本文试图完成的任务。
一、
狄尔泰是从历史学跨进哲学的,他年轻时受到施莱尔马赫和浪漫派精神所侵淫,在他身上体现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人文主义精神。而胡塞尔则是从数学进入哲学的,他推崇的是严谨缜密的分析推理。当狄尔泰在撰写关于莱辛和诺瓦利斯的文学评论时,胡塞尔却在柏林钻研“阿尔贝的函数”。两位思想家的出身不同,影响了他们一生的研究方向。狄尔泰试图建立的精神科学体系,主要范围包括哲学、历史学、宗教学、社会批判、文艺批评等,而心理学和人类学则是他视为把这些学科联系为一个体系的认识论基础。胡塞尔则更愿意把哲学看作一门严格的科学,一生专注先验现象学的发展,而不做经验研究。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哲学网:哲学学术门户网站,Philosophy,哲学家,哲学名言大全
本文链接地址: 狄尔泰与胡塞尔
文章的脚注信息由WordPress的wp-posturl插件自动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