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邓牛顿:《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198页。
(19)蔡仪:《美学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做出贡献》,《美学评林》第四辑,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20)[荷兰]佛克马、易布思:《二十世纪文学理论》,林书武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23页。
(21)如《老子》的“天大,地大,人亦大”、《庄子》的“与天地精神向往还而不傲倪于万物”、《乐记》的“物至而人化物”、《文赋》的“悲落叶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文心雕龙》的“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宗炳的“澄怀味道”、王昌龄的“目心通其物,物通即言”、郭熙《林泉高致》的“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吴乔《围炉诗话》的“情能移境,境也能移情”,等等。
(22)宗白华先生说:“继康德而起者多人,而萧彭浩最为突出。造《世界唯意识论》,人谓此书,集欧洲形而上学之大成,其义犹与佛理相契合,阅者自明,今不强解。其言曰:唯心唯物,皆坠独断,盖心外无物,物外无心,心物二者,成此幻相,心不见心,无相可得,不生心则无自相(此皆译述《世界唯意识论》首篇大意)。而超乎心无两者之上,立于两相之后,发而为心(按此心字,当识字义),因而见外物者,厥维意志。……吾读其书,抚掌惊喜,以为颇近于东方大哲之思想,为著斯篇焉。”见《宗白华全集》第一册《萧彭浩哲学大意》,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5页。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哲学网:哲学学术门户网站,Philosophy,哲学家,哲学名言大全
本文链接地址: 双重挤压与世纪难题: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文章的脚注信息由WordPress的wp-posturl插件自动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