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石文颖(1975-),男,河北保定人,南开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生,讲师,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天津300071)。
【内容提要】 “神性”一语在黑格尔的《美学》一书中频频出现,“神性”问题在黑格尔美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理念”在实质上便等同于“上帝”、“神”、“普遍精神”、“绝对心灵”等用语,有着深厚的宗教与神学的内涵。“神性”当指种种普遍的精神力量或内化的心灵实体,如智慧、勇敢、忠贞等等;通过人的具体形象去表现普遍的神性精神是黑格尔心目中最高的艺术理想,诸神、英雄、圣徒等等这些“神性的东西”成为理想艺术的表现中心,而古希腊雕塑、史诗、悲剧以及中世纪的宗教绘画与骑士传奇则成为理想艺术的典范。因此,黑格尔特别反对与神性精神相悖的种种因素作为艺术表现的中心,包括抽象概念、有限现实、有限心灵等。
【关 键 词】神性/理念/上帝/神/心灵/情致
“神性”(或“神圣性”)一语在德国古典哲学家、美学家黑格尔的《美学》一书中频频出现,“神性”在黑格尔美学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黑格尔在书中明确写道:“只有靠这种自由性,美的艺术才成为真正的艺术,只有在它和宗教与哲学处在同一境界,成为认识和表现神圣性、人类的最深刻的旨趣以及心灵的最深广的真理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时,艺术才算尽了它的最高职责。”[1](P10)(着重号为原文所加)“艺术首先要把神性的东西当作它的表现中心。”[1](P223)遗憾的是,这一点并没有引起国内诸多《美学》研究者应有的重视,到目前为止,从这一角度来立论的著作并不多见。个中原因或可归结如下:马克思、恩格斯虽曾明确指出但并不过多提及黑格尔哲学的宗教、神学内涵,主要考虑的是吸收其合理内涵以建立唯物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而原苏联与中国学界大概误解进而延伸了这一做法,在解读黑格尔学说本身的内容时,也将它固有的宗教、神学内涵排除出去了。这种做法当然不够妥当,有失学术研究客观与公正的立场。
一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 转载自哲学网:哲学学术门户网站,Philosophy,哲学家,哲学名言大全
本文链接地址: 论黑格尔《美学》中的神性思想
文章的脚注信息由WordPress的wp-posturl插件自动生成
